本帖最後由 ck5689 於 2020-5-27 00:10 編輯
1 v; |5 B0 }/ r$ f J' W4 @0 t+ m; x: S& G9 k- b4 Q" [
黃帝曰:余聞先師,有所心藏,弗著於方,餘願聞而藏之,則而行之,上以治民,下以治身,使百姓無病,上下和親,德澤下流,子孫無優,傳於後世,無有終時。可得聞乎? 岐伯曰:遠乎哉問也!夫治民與自治,治彼與治此,治小與治大,治國與治家,未有逆而能治之也,夫惟順而已矣。順者,非獨陰陽脈論氣之逆順也,百姓人民皆欲順其志也。 黃帝曰:順之奈何? 岐伯曰:入國問俗,入家問諱,上堂問禮,臨病人問所便。 黃帝曰:便病人奈何? 岐伯曰:夫中熱消癉,則便寒。寒中之屬,則便熱。胃中熱,則消谷,令人懸心善飢,臍以上皮熱。腸中熱,則出黃如糜,臍以下皮寒。胃中寒,則腹脹。腸中寒,則腸鳴飧洩。胃中寒,腸中熱,則脹而且洩。胃中熱,腸中寒,則疾飢,小腹痛脹。 黃帝曰:胃欲寒飲,腸欲熱飲,兩者相逆,便之奈何?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,驕恣從欲,輕人而無能禁之,禁之則逆其志,順之則加其病,便之奈何?治之何先? 岐伯曰:人之情,莫不惡死而樂生,告之以其敗,語之以其善,導之以其所便,開之以其所苦,雖有無道之人,惡有不聽者乎? 黃帝曰:治之奈何? 岐伯曰:春夏先治其標,後治其本;秋冬先治其本,後治其標。 黃帝曰:便其相逆者奈何? 岐伯曰:便此者,食飲衣服,亦欲適寒溫,寒無淒愴,暑無出汗。食飲者,熱無灼灼,寒無滄滄。寒溫中適,故氣將持,乃不致邪僻也。 黃帝曰:《本藏》以身形肢節䐃肉,候五臟六腑之大小焉。今夫王公大人、臨朝即位之君而問焉,誰可捫循之而後答乎? 岐伯曰:身形肢節者,臟腑之蓋也,非面部之閱也。 黃帝曰:五臟之氣,閱於面者,餘已知之矣,以肢節知而閱之,奈何? 岐伯曰:五臟六腑者,肺為之蓋,巨肩陷咽,候見其外。 黃帝曰:善。 岐伯曰:五臟六腑,心為之主,缺盆為之道,䯏骨有餘,以候????骬。 黃帝曰:善。 岐伯曰:肝者主為將,使之候外,欲知堅固,視目小大。 黃帝曰:善。 岐伯曰:脾者主為衛,使之迎糧,視唇舌好惡,以知吉凶。 黃帝曰:善。 岐伯曰:腎者主為外,使之遠聽,視耳好惡,以知其性。 黃帝曰:善。願聞六腑之候。 岐伯曰:六腑者,胃為之海,廣骸、大頸、張胸,五穀乃容。鼻隧以長,以候大腸。唇厚、人中長,以候小腸。目下果大,其膽乃橫。鼻孔在外,膀胱漏洩。鼻柱中央起,三焦乃約,此所以候六腑者也。上下三等,臟安且良矣。 3 d0 h: t" X1 F) U; f2 ` r1 U" @
黃帝說:我聽說前輩老師有很多心得,沒有記載在簡牘上,我想了解它們而將它們保存下來,作為準則加以推廣實行,上可以統治百姓,下可以修養自身,使百姓沒有痛苦,統治者和百姓相互和睦友愛,美德流傳後代,使得子孫繼承優良傳統而無憂,這樣的狀態流傳百世,沒有終止之時。所有這些我可以了解嗎?岐伯說:你問的是很深遠的問題啊!統治百姓和修養自身,統治那里和統治這裡,處理小事和處理大事,治理國家和治理家庭,從來沒有逆其情而能治理好的,只有順其情才能治理得好。順其情,不只是陰陽、經脈、營衛之氣的順逆,人民百姓也都希望能順從他們的意願。 黃帝問:怎麼才能順其情呢?5 h" t% n/ ?9 \5 l9 h& Q/ D
岐伯說:到一國應先問清人家的禮俗,到別人家去應先問清人家的忌諱,登廟堂應先問清見君主的禮節,給人看病應先問清病人的適與不適。+ A% v8 F; ~, @" Z4 m6 N
黃帝問:怎樣才能用適當的方法治療病人呢?* E- F! z0 q2 f+ p0 W, v
岐伯說:腸胃中熱患消癉病的人,適宜於用寒的療法,而內寒的病人則適宜於用熱的療法。胃中熱,食物消化得快,使人心懸,常有飢餓感,臍以上的皮膚發熱。腸中熱,則排出的糞便像糜爛的粥,臍以下的皮膚發寒。胃中寒,就會腹脹;腸中寒,就會腸鳴,大便清稀且有不消化之食物殘渣。胃中寒,腸中熱,則腹脹而且腹泄;胃中熱,腸中寒,就會總覺得飢餓且小腹疼痛。黃帝說:如果胃熱卻想吃寒冷的飲食,腸寒卻想吃熱的飲食,寒熱兩者是性質相反的,怎樣治療此症呢?特別是王公大人和一向肉食的君主,驕恣縱慾,看不起任何人,就無法使他們禁忌一些食物。讓他們禁忌不利食物就會拂逆其意願,順從他們的慾望則加重其病情,怎麼辦呢?治療應該先治哪一方面呢? 岐伯說:人之常情,沒有不願意活著而願意死的。如果告訴病人哪些是對他身體有害的,哪些是對他有利的,引導病人做適宜的事情,用得病者的痛苦來勸誡病人,如此這般即使有不通情理的人,哪裡還會不聽從勸告呢? 黃帝問:怎樣治療呢? 岐伯說:春夏季先治在外的標病,後治在內的本病;秋冬季先治在內的本病,後治在外的標病。 黃帝問:怎樣才能使兩病相逆的病人得到適宜的治療呢? 岐伯說:適應這種病人的情況,在飲食衣服上要使他寒熱適宜,天冷時多穿不要凍著,天熱時少穿以免出汗。在飲食方面,熱天不吃滾燙的食物,冷天不吃寒涼的食物。飲食衣服要寒溫適中,這樣正氣才能內守,才能不使邪氣侵入體內。) |7 n, w3 k$ W: P( L4 K l8 h
黃帝說:在 本藏 篇中,認為身體的外形、四肢、關節、肌肉可以觀察人的五臟六腑的大小。如果王公大人和臨朝即位的君主問到這個問題,誰能夠捏摸他們的身體然後回答呢? 岐伯說:身體的外形肢節,是五臟六腑的表象,不是僅憑面部能觀察得了的。 黃帝說:五臟之精氣,可以從面部去觀察,我已經知道了,但怎麼從肢節上去觀察呢?, t0 d' B9 {! ~0 l5 B1 R; t# ^/ H8 K1 ~
岐伯說:五臟六腑,肺的位置最高,如遮蓋一般,肩高和咽喉的凹陷情況,就是肺部情況在外的表現。 黃帝說:講得好。
, f- {5 T! H; d 岐伯說:五臟六腑,心是主宰,缺盆是氣血的通道。從肩端骨兩端相距大小,可以觀察缺盆骨的部位和形態,從而觀察心臟的高下堅脆偏正。 黃帝說:講得好。 岐伯說:肝就像將軍一樣,用它抵抗外邪,想要知道肝的健康情況,可以觀察眼睛的明暗。 黃帝說:講得好。 岐伯說:脾主捍衛身體健康,用它接受飲食,運送食物精華到身體各部分,觀察嘴唇和舌頭的色澤的正常與否,來了解脾的健康與否。
3 g! L( U( c6 K* J4 E 黃帝說:講得好。 岐伯說:腎主水在體內運行,腎氣通耳而影響聽力,觀察耳朵聽力的好壞,可以了解腎的功能。1 h( ?% L& ^! n0 J' y- N! t
黃帝說:講得好。我還想了解六腑的表象。 岐伯說:六腑中,胃是飲食之海,如果一個人臉頰豐滿,頸項粗大,胸部寬廣,表明他的胃容納五穀是好的。鼻道長短,可以觀測大腸情況。嘴唇厚,人中長,可以觀察小腸情況。眼睛下眼胞大,表明膽不正常。鼻孔向上顯露,表明膀胱不固而漏洩。鼻樑中央隆起,表明三焦強壯。以上是用來觀察六腑情況的方法。人身體上中下三部分相稱合諧,就表明內臟安定而且健康。 " M$ s" p) j, p, B& t. Q! @7 y
7 v0 s# T: L4 r, q+ J" D4 d+ \$ }
|